藏樸蒔光 水里蛇窯 Kiln Memory

首頁 » Blog » 藏樸蒔光 水里蛇窯 Kiln Memory

DECO 居家 11 月

撰文者 – DECO雜誌
資料暨圖片提供 – 成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復興三部

Kiln Memory

自1927年開始,傳承至今已近百年的南投水里蛇窯,不僅是當地好幾代人的共同記憶,也是臺灣現存最古老也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柴燒窯場。然而隨著時代更迭,往日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陶器之屬,逐漸為塑膠、金屬等現代工業製品所取代,第三代窯主接手家族事業後開始積極轉型,於1993 年秉持保存、保護特有文化財為使命,成功打造國內第一座對廣大民眾開放經營的觀光工廠-「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」,在第四代加入團隊經營開啟現代轉型,成為中台灣極受歡迎且富教育意義的遊憩據點。

南投水里蛇窯-1

對於經驗豐富的成舍設計團隊而言,此次的設計委託相當不同於住宅或一般商辦個案!除了富有指標性,也兼具傳承、蛻變新生的階段性意義。規劃重點主要是將園區內舊有陶藝教室,重新改造為適合訪客休憩歇腳的輕食餐廳,另附加舒適度倍增的客用男女洗手間,變身完成後的空間,褪去往日陳舊褐灰色調,再次以清新怡人的自然感、現代無印風情刻劃全新記憶。

南投水里蛇窯-2原建築斜頂木屋的形態大致保留,但著重於放大開窗面積,盡可能將自然光引入室內。

振蔽啟新 最大化引光入室

輕巧的折疊玻璃門取代實牆,好讓充足的天然光可以最佳化引入室內。一樓空間主要供遊客享用輕食、飲料使用,兩列木質長桌平行擺放,動線簡明也能提升地坪效益。天頂採用強固鋼構搭配白色金屬版,空間感愈發明亮,空間內隨處可見厚重的原木樑、柱、夯土磚牆,多為當年921 震災過後,園方刻意保留下來的紀念物,重新置入空間的象徵性不言而喻。

南投水里蛇窯-3改造前後一對比,除了櫃檯造型改變外,櫃檯兩側也因為大面開窗,視覺穿透性與空間感皆隨之放大。

南投水里蛇窯-4從金屬旋梯到三座鐵件展示架之間的區域,設計師特地結合地磚拼接技巧,劃出近1/4 圓的趣味圖形,這類精緻細節最能看出設計功力。

南投水里蛇窯-5入口一側的展示區,於牆面掛設洞洞板,讓園方可以隨機變化創意主題。

親自然素材 降低環境干擾因素

室內地坪大面積鋪設霧灰拋光磚,取其質樸和絕佳耐磨、耐候性,牆面則使用環保特殊塗料施作,米灰色的手作鏝刀肌理斑駁而靜謐,天生就有濃濃的時間感,與整體氛圍相得益彰。餐廳入口兩側分別規劃取餐櫃檯區和壁掛洞洞板展示區,櫃檯處以灰階塗裝的量體、背景,配上洋溢日式風情的木質格柵窗、天頂,旨在低調融入周邊環境,一旁大面玻璃窗前則擺設數座鐵件展示架,無論室內戶外都是遊人們目光聚焦的絕妙風景。座落餐廳一角的粉藕色金屬旋梯也是熱門打卡、拍照亮點,除了實質作為串接上下樓層的主動線,結構量體本身也極具辨識度,隨著梯旋向上引導,局部挑空的仰角視野也跟著開展。

南投水里蛇窯-6用餐空間十分明亮寬敞,兩列長木桌居中設置,一點透視的玻璃窗,隱約可見進出洗手間的人影。

南投水里蛇窯-7二樓複層空間外部以古色古香的木格柵區隔,局部挑高的設計,能有效舒緩人多時候的壓迫。

融合園區特色 成就精品體驗

建築後段空間規劃為客用男女洗手間,入口處一座水槽邊緣呈起伏波浪狀的特製洗手檯首先映入眼簾,通身以洗石子塗裝,呼應上方倒掛的黑鐵鏡架、五金龍頭更添設計感,繞過洗手檯後;一左一右呈弧線延展的男、女動線也令人印象深刻,淺木色為主的內裝風格,既溫暖也不減時尚感,特別是男士專用尿斗區,採用了園方特製的壺型陶藝作品,讓人舒放的同時也倍覺趣味盎然。

南投水里蛇窯-8(左圖) 男士專用尿斗區採用了園方特製的壺型陶藝作品,造型相當有趣。
(右圖) 洗手間入口處一座特製洗手檯映入眼簾,洗石子塗裝的波浪外觀,呼應上方黑鐵鏡架、五金龍頭,設計感鮮明。

南投水里蛇窯-9座落二樓的用餐區同樣明亮舒適,上方木質斜頂桁架將結構特色展露無遺。

SPACE NOTES
建築形式// 複層陶藝教室改造
空間坪數// 室內約80 餘坪
室內格局// 櫃檯領餐區、長桌用餐區、上樓旋梯、客用男女洗手間
使用建材// 夯土磚、拋光磚、木作、塗料、玻璃、洗石子、鐵件

成舍室內設計 復興三部
林軒慧
現任// 成舍室內設計 復興三部 分部助理總監
學歷//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
陳彥宇
現任// 成舍室內設計 復興三部 設計師
學歷//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系

歡迎訂閱DECO
訂閱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