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一級建築士│安原三郎
協力採訪-日本橋海鮮丼つじ半(02-27221427)
圖片提供-安原三郎建築設計事務所(www.yasuharasaburo.com)
Japanese Aesthetics 日本一級建築士
京都建築美學設計大師
安原三郎,1946年生於京都府,擅長以自然素材,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住宅環境, 以及自然氛圍的商設店舖空間。設計至今,仍以手繪方式,取代電腦繪圖無法傳達而出的生命感,透過指尖一筆一劃刻劃出理想空間,不強調技法的設計理念,如同他所言「就像畫山水,僅是將眼前看見的山影等變化藉由色筆畫出,並非理性思考要以什麼顏色來下筆,著重的是自然而然的體會」,因不刻意雕琢的設計風格,使他成為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,日本知名商設作品為北海道「ザ ウィンザーホテル洞 爺」飯店的頂級壽司店、京都高島屋「たん熊本家」懷石料理等,作品遍佈日本各處。台灣つじ半海外旗艦店為安原大師初次跨國代表作。
意境與工藝結合 的日式美學
執著於料理呈現之外,つじ半發起人辻田雄大認為品嚐美食必須結合空間環境,才得以獲得最極致的用餐體驗,因此在決定つじ半將以高級日本料理店鋪風格呈現後,便邀請安原三郎為品牌操刀設計空間。對安原大師而言,他將つじ半歸類為是沒有商業氣息,如居家環境般具溫度存在的空間,因此延續擅長的古民家設計風格,人們只要身歷其中,便可自然感受到天然素材圍繞在空氣裡的舒適氣息,無形流動於專注品嚐美饌的饕客之間。問起安原大師設計的工藝或技法,安原大師提及:所有言行舉止皆與自然環環相扣,若要形容,可從書道的「真、行、草」轉化。
舉例來說,「用餐行為是真、光線的流動是行,而選用玄武岩、原木等素材是 草」;「真」指的是「正格」,也就是基本型,在つじ半品嚐美味的海鮮丼正是饕客前來的主要,而「行」是在規則內部分添加的變化,如同職人將竹子一根根依據紋路正反組合排列成天花板的傳統「さらし竹(晒竹)」配置技法,在燈具適度照明 下,竹面帶來竹影流動映照於板前貼有障子紙的玻璃牆面。最後的「草」則是指自由發想賦予優雅的表現,如一踏進被稱為氣氛轉換「結界」的玄關,便是透過自土壤內延伸而出的自然玄武岩,以彷彿匯集了山林裡能量的圓潤外型與重量施以安心沈穩。 在つじ半所規劃的空間設計裡,每一處更可在「真、行、草」的藝術裡再細分為真之 真、真之行等8種不同變化,而這一切皆在不同素材與狀態之間調配達成平衡,並在看似簡約的空間裡,佈滿靜謐隱身的日式美學。
返璞歸真 的纖細沉靜
つじ海外首家台灣旗艦店雖位在百貨公司B1樓層,但空間運用上相較日本店鋪寬廣,因此特別採用自外觀無法一眼 看穿的技法,將日本茶室隱身於其中,藉由茶道精髓所衍伸而出的「侘び寂び(WABISABI)」日本美學意識為理 念,帶出質樸又寂靜的氛圍。看似一切自然,但實際上安原大師考量眾多;如選以早期日本古民家用來製作屋頂的蒲芯丸為包廂屋頂,呈現茶室純樸的時代氛圍,亦或是在兩張客桌之間,使用以木板雕刻,再手工轉印的傳統和紙技法製作而成的京唐紙屏風,帶來低調奢華卻又不干擾視線的舒適隔閡。
這樣的日式美學氛圍也反映在安原大師其他的設計作品當中,如北海道的「洞爺溫莎度假酒店」餐廳改裝,以京都露地庭園與風情的設計概念為主,以夯土製成牆面、網代天井、京唐紙等素材。由京都的水泥匠師與竹子匠師 手工素材在相互交疊鑲崁工法,藉由各種天然素材形成對比下,營造出一種舒適安逸外不失商空中帶有的微略緊張感;大阪的住宅項目「秦町の甍」,屋主希望能夠在生活中不須仰賴空調以自然訴求為主軸,藉由巧妙的空間設計與庭園樹木造景所照映的樹陰,所帶出的自然風能穿透房屋四周其通風性佳且耐熱性高,沿用栗子與核桃耐久強度高的自然素材去呈現不同色澤與表情。屋內與庭院零距離的設計外,由上坡對下俯瞰鄰近住宅的瓦片屋簷,彷彿像是一幅美麗的波浪風景,而這就是安原大師投身建築設計以來,一直堅持「品味與品格遠比高級感更為重要」的中心思想與美學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