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獎項代辨 │ 乙未記憶 | 對場作設計
資料暨圖片提供-對場作設計
本案榮獲2023年德國iF設計獎。因中日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,致使日本獲得臺灣、澎湖統治權,彼時定居於臺灣-桃園的客家先民們為捍衛鄉里,即使深知實力差距懸殊,依然組成義勇軍與日軍頑強抵抗,其中於簽約翌年(乙未年)於桃園地區的大湳尾、安平鎮、龍潭陂、大嵙崁等地分別爆發四場戰役,而「安平鎮之役」也是少數日軍沒能獲勝的戰役之一。此次策展所在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、記憶展示廳,就是為了銘記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而興建、規劃,並於2021年正式竣工啟用!
座落「乙未之環」下方B1層的記憶展示館,即為此次策展主場地,因應基地鳥瞰呈半圓型態,包括順著時間年表循序漸進的展覽主題、多媒體互動設計、具有象徵意義的裝置藝術、塵封記憶以及對未來的省思,都從弧圓迂迴延展的廊道動線開始;也由廊道結束。
得獎連結:https://ifdesign.com/en/winner-ranking/project/memories-of-the-yi-wei-defense/553708
戰爭極度殘酷,若非身歷其境,久安太平實難深刻體會。因此策展方向以「凝視歷史、思考未來」為主題,透過刻意壓深、闇灰肅穆的空間基底,結合幾何有型的機能量體,面飾材也以傳統在地材料為主,圍塑心懷家園意象。
由立體弧曲演繹的廊道猶如時光隧道,加上戰役發生背景與當地「竹林」、「丘陵台地」、「埤塘」等獨有地貌關係密切,於是「竹」成為精神語彙,主要呼應當年先人善用竹子作為屏障的歷史記憶,密集竹管燈也隱喻戰爭帶來的恐懼、壓迫。
廊道牆面展示乙未戰爭由北而南的始末,開闊展區不做多餘陳設,透過牆面起伏、圍起的區域隱喻丘陵、埤塘,背光紗幕上的諸戰士詩歌創作,加上極具劇場張力的光影表現,帶出既嚴肅又浪漫的觀展氛圍。
為避免展覽觀感過於單調、刻板,設計上捨棄傳統策展常用的大圖輸出、復刻文物、蠟像等方式,改以數位投影、動畫呈現珍貴史料圖片,並有多重可經觸碰、感應來觸發影像、詩句的動態互動設計,大幅提升訪客臨場感十足的感官體驗。
戰爭、傷痕這類主題難免沈重,因此規劃添加多項參與式設計,例如導覽末段的竹林區,由程序感應啟動特定光影、音效,藉此感受竹林游擊戰的迫力,而別出心裁的武器展示採用全息投影360度呈現,結合聲光科技傳達教育意義。
文章轉載自: 設計盒子 DESIGN BOX
國際獎項代辦報名專線 02 2571-2565